情緒自制術 - 辯證行為療法 (DBT) 助你重塑心智平衡
辯證行為療法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簡稱 DBT ) 是一種結合認知行為療法與東方禪宗傳統的心理治療方法。DBT 主要用於治療情緒激動及自我傷害的行為,對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尤其有效。
DBT 治療的核心理念包括培養對現在時刻的覺察力、學習情緒調節、建立人際互動技巧、以及習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治療過程中,患者學習表達情感與需求的正確方法,並建立面對他人反應的技巧。此外,DBT 也鼓勵患者接納現狀,並採取行動以改善生活。
DBT 通常包含個別治療與團體治療。完整的治療過程可能需時數月至數年。近年 DBT 被廣泛應用於抑鬱症、焦慮症、成癮問題等心理疾病。
DBT 強調正念實踐、情緒調節、人際技巧、及問題解決等面向。它能有效幫助患者建立情緒控制力、減少控制力、穩定自我意識、並增進社交功能。DBT 是一項整合性治療法,需長期投入才能看到成效。諮詢專業治療師可評估其適用性,設計個人化的 DBT 療程。
治療方法由來
辯證行為療法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簡稱 DBT ) 是美國心理學家 Marsha Linehan 於1990年代初期發展出來的。這種治療法意在幫助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 的人學習調節情緒和控制衝動。Linehan 將認知行為療法與東方念佛修行傳統結合,發展出這套獨特的心理治療法。
治療對象
DBT 最初是為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設計的。這些患者通常情緒不穩,輕生傾向嚴重,難以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隨後 DBT 被發現也適用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抑鬱症、焦慮症、神經性厭食症和物質使用障礙等。現今 DBT 被廣泛應用於各種精神疾病。
治療理念和目標
DBT 強調接納與改變並重,幫助患者在建立自我接納的同時,逐步達到改善生活的目標。DBT 的主要治療目標是增強患者的正念覺察力、情緒调節能力、人際交往技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 DBT 的訓練,患者可以建立穩定的情緒和行為,減少自傷和自殺的衝動,並建立充實積極的人生。
治療內容
注意力訓練
DBT 個別治療會進行注意力訓練,也就是正念練習。透過身體掃描、呼吸覺察等練習,患者學習把注意力放到當下,培養對内心思緒和外在環境的覺察力。這可以幫助患者減少自我批判,活在當下。
情緒調節
個別治療會教導患者一系列的情緒調節技巧,例如呼吸放鬆法、進行愉悅活動、正念觀察情緒等。這些技巧可以幫助患者在情緒失控時冷靜下來,避免衝動行為。
人際溝通
治療師會分析患者在人際互動中的問題,並逐步指導其改善溝通技巧、表達需求、設定界限等,幫助患者建立穩定的人際網絡。
問題解決
個別治療會分析患者面臨的問題,並指導患者如何明確問題、生成替代方案、評估風險、制定解決問題的步驟等。這增強了患者獨立處理生活壓力的能力。
治療過程
DBT 的治療過程通常分為四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治療重點和目標。
第一階段著重在建立患者與治療師之間的信任關係,並提高患者對治療的動機。治療師會先觀察和評估患者的問題,然後制定個別化的治療計畫。透過支持與鼓勵,治療師會讓患者明白自己並不是孤軍奮戰,這可以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在第二階段,重點是訓練患者的情緒調節技巧和人際交往技巧。例如教導患者辨識情緒、使用呼吸放鬆等方式穩定情緒、表達需求的正確方法、改善人際界限等。第二階段的目標是幫助患者減少自傷和嘗試自殺的可能。
第三階段,則聚焦在處理患者過去的創傷經歷,像是童年傷害事件、情感創傷等。治療師會使用認知行為療法,協助患者面對和處理這些記憶與創傷,使其不再因過去而自我懲罰。
最后的第四階段,強化患者對自我的接納,幫助患者在生活中找到意義與目標。這需要長期治療與訓練,讓患者可以建立自尊與自信,並積極投入生活。
DBT 強調持之以恆的長期治療與練習,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甚至持續終生定期進行,以維持治療效果。只有患者自己積極參與治療,DBT 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在每個治療階段中,除了個別治療外, DBT 還包含團體治療。
第一階段,團體治療可以讓患者感受到群體的支持,增進對治療的信心。
到了第二階段,團體治療則讓患者有機會練習人際交往技巧。例如學習倾聽其他成員、給予支持、適當表達自己的想法等。透過和其他成員互動,患者可以在較安全的環境中,練習人際關係的經營。
在第三階段,團體設定可以幫助患者分享自己的創傷故事,得到團體的支持與認同,減輕創傷負荷。
第四階段的團體治療繼續強化患者的自我接納,並鼓勵患者建立人生目標,尋找意義。
個別治療與團體治療是 DBT 的雙支柱,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患者的復原進程。患者需要長期積極投入,才能從各個治療階段獲得最大裨益。
辯證行為療法與催眠治療的有效結合
DBT 是當前心理治療領域中的一種新興療法,它吸收了認知行為療法的理念,同時加入了東方禪宗“中道”的態度,着重通過培養個人的心理彈性以及情緒調節技能,來幫助案主應對生活中的種種困境與衝突。這種治療方法在幫助邊緣型人格障礙以及情緒敏感的案主方面顯示出非常良好的效果。
催眠治療作為一種輔助心理療法,可以使個人進入非常深層放鬆的意識狀態,以增強治療的效果。將辯證行為療法與催眠治療有機結合,可以實現雙方的优勢互補,發揮協同增效的作用。
催眠治療可以加強案主的治療動機,增強其對辯證行為療法的投入與合作。催眠會將案主帶入無意識層面,減少其抵觸情緒,使案主更願意敞開心扉接受治療師的引導。
在催眠放鬆的狀態下,案主更易學習和運用認知行為方面的技巧。比如正念練習、情緒調節等。催眠可以加深這些技巧的學習效果。此外,催眠本身可以直接用於緩解案主的焦慮、抑鬱以及創傷後症狀。這為辯證行為療法的進行創造了更為有利的内在條件。案主經催眠調節了情緒,更易集中注意力進行訓練。
在催眠過程中,治療師可向案主的意識深層植入正向暗示,其對這些正向語言的接受度和遵從度會增強。這可強化辯證行為療法中正向思維與自我對話的培養。催眠可增強案主的注意力和自我調控能力,使之更易學習和運用心理技能。催眠結合引導式想像,也可以使案主在意識深處面對並處理內在的衝突,進行情緒調節。
辯證行為療法與催眠治療的配合,可通過催眠強化案主的療法參與度,並創造更有利的内部條件促進技能訓練,使案主的心理彈性獲得全面提高。它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整合治療模式,以發揮雙方的協同增效作用,但具體應用仍需根據案主個別狀況精心設計。
DBT 治療效果
DBT 在不同的精神疾病上顯示出良好的治療效果。對於邊緣型人格障礙,多項研究顯示 DBT 可以減輕自殺意圖、自傷行為、住院次數,並提高社交適應能力。在抑鬱症方面,DBT 也展現出優於 waiting list 對照組的療效。DBT 被應用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研究發現可以減輕症狀嚴重度。此外,DBT 對於物質使用障礙、情緒激動性障礙等,也呈現正向的治療成效。
DBT 治療成效與患者的參與度、治療動機和配合程度有關。積極投入治療、按時出席諮商、練習技巧的患者,往往能獲得更好的進步。患者若中斷治療,效果可能會受到影響。
臨床研究顯示,接受完整 DBT 療程的患者,自殺企圖可以減少 78%,自傷行為減少 82%,住院天數下降 41%。DBT 組相較控制組也顯示較佳的生活適應度。這證明DBT 可以增進患者的情緒調節與生活品質。
DBT 是循證治療,已被證實對各類心理疾患有一定的療效。但患者仍需積極參與整個治療過程,方能獲益。
適用性和限制
DBT 最初是為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設計。這類患者常有情緒失控、人際交往困難等問題,DBT 可以增進他們的情緒調節和社交技巧。DBT 也適用於存在自殘、自殺傾向的抑鬱症患者。因創傷引起情緒問題的個案,接受 DBT 同樣能獲益。整體而言,DBT 適用於存在激烈負面情緒及衝動控制困難的患者。
可能的限制﹕
DBT 依賴患者的主動積極參與,缺乏動機的患者可能無法從中獲益。DBT 更適合外顯化的行為問題,不宜作為唯一治療方法應用在嚴重抑鬱或精神疾病患者。對認知功能較弱的患者,進行 DBT 也可能存在困難。
與其他療法的結合應用﹕
DBT 可與認知行為療法、藥物治療等結合,為情緒障礙患者提供更完整的治療。DBT 也可與家庭療法結合,幫助家庭成員瞭解患者,並學會支持患者的治療。為適應更廣泛的患者需求,DBT 正在持續發展其應用形式。DBT 對於某些類型的情緒控制問題有明確療效,但也存在一定限制。審慎評估患者狀況並結合其他療法,可以發揮 DBT 更大的臨床價值。
辯證行為療法 (DBT) 與催眠治療以及潛意識的共同點
DBT與催眠治療及潛意識有一些共同點,兩種療法都採取全面和個性化的方式,希望改變患者的潛意識模式,促進治療效果。以下是兩者之間的共通之處。
兩者都注重治療過程中的患者主動參與度。催眠治療及DBT在治療過程中都需要患者主動投入並完成一系列練習,以達到治療目的。
利用患者潛意識的力量來促進治療效果。DBT利用對自我的認知及體驗進行訓練,改變潛意識中的認知模式;催眠則透過誘導患者進入催眠狀態,影響潛意識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強調治療過程的個性化因應。DBT和催眠治療都會根據個人的文化背景、人格特徵和治療需求等因素,設計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著重治療過程中建立治療師與患者之間的密切關係。兩種療法都認為治療師與患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對成功治療至關重要。
DBT 和催眠治療在治療效果上的不同之處
對象不同﹕DBT主要用於治療邊緣性人格障礙和自殺行為等問題。催眠治療對象更廣,可用於焦慮、憂鬱、疼痛管理等各類心理和生理問題。
重點不同﹕DBT著重於提升應對能力和調節情緒,教導患者處理危機情況的技巧。催眠治療更注重消除焦慮和負面情緒,引導患者進入放鬆狀態。
治療過程不同﹕DBT包含了認知和行為干預成分,通過複雜的程序進行。催眠則著重引導患者進入催眠狀態,在此過程中進行暗示。
治療時間﹕DBT治療通常需時較長,為期一年或以上;催眠效果通常在短期內顯現。
效果評估﹕DBT效果主要通過自殺和再住院率等指標衡量;催眠則著重評估症狀緩解程度。
DBT治療時間長,重在行為調節;催眠則治療周期短,更注重緩解精神症狀。但兩者都起到很好的臨床應用效果。
求治者需要注意事項
求治者進行辯證行為療法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主動參與的重要性
辯證行為療法強調求治者的主動參與。求治者要積極出席每次諮商與團體治療,並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所學的技巧。這需要求治者投入時間與精力,才能從 DBT 中獲得真正幫助。被動的參與很難達到治療效果。
練習和遵循治療者指導的必要
單次學習並不足以形成新技能。求治者需要每天練習治療師所教授的放鬆技巧、情緒調節及問題解析等方法。持之以恆的練習才能促進新技能的內化。同時,要信任並遵循治療師的指導,才能獲得最大裨益。
求助專業人士以設計合適方案
非專業人士不宜自行進行 DBT 治療。求治者應諮詢資深心理治療師,評估自身狀況,由專家設計個別化的 DBT 治療計畫。同時,也要諮詢醫師,瞭解藥物治療的必要性。只有整合各方資源,才能充分發揮 DBT 的效用。
DBT 治療需要求治者的高度投入與合作。明白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遵循專業指導,求治者才能從 DBT 中獲益良多,達到情緒穩定與生活改善的目標。
心得與展望
DBT 起源於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治療,近年來其適用範圍不斷擴大,已被證實可有效應用於多種精神疾病之中。
針對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DBT 能顯著減少他們的自殺企圖、自傷行為,並提高社交適應力。DBT 也成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首選治療之一,可減輕患者過度敏感、回避等症狀。對於物質使用障礙,DBT 組合藥物治療,可提高患者戒癮率。抑鬱症、焦慮症、神經性厭食症等,都可見 DBT 顯著療效。
與認知行為療法相比,DBT 更注重正念覺察,並採納東方哲學智慧。它兼具行為改變訓練與接納治療的優點。DBT 也可與藥物療法、家庭治療等互相補充。DBT 提供了獨特而全面的治療工具。
隨著DBT 推廣,其療法手冊也不斷簡化,更容易被臨床工作者採用。目前已有青少年版和藥物使用障礙版的 DBT 。新科技也被引入增強治療效果。DBT 療法將持續擴展其適用範圍。
DBT 為激烈情感與衝動控制問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它增強正念力、情緒調節、人際溝通等多方面能力。DBT 讓許多痛苦的個體重拾平靜、重新掌握生活。它對心理療癒與成長都有重大貢獻。DBT 治療理念與技巧,將使更多有需要的人受惠。
總結
DBT 是專為情緒控制困難者設計的心理治療。它融合了行為治療的技巧訓練,以及接納治療的同理心。DBT 能有效增進患者的正念力、情緒調節、人際關係和問題解決能力。DBT 對邊緣型人格障礙、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物質使用障礙等各種精神疾病都展現出良好的治療效果。
進行 DBT 療程需要患者高度參與其中。患者要積極出席每次諮商與團體治療,並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所學技巧。同時要遵循治療師的指導,制定個別化治療計畫。唯有病患與治療師緊密合作,DBT 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DBT 為那些經歷激烈負面情緒、衝動控制困難的人提供了一套有效的自我調節技巧。它增進正念與情緒調節力,減少自傷、自殺傾向,提升人際關係質量。DBT 讓許多心理疾病患者重拾人生掌控力,找到健康穩定的生活。它對促進整體心理健康有重要貢獻。
Comments